你的位置:首页 > 高新技术认定
高新技术认定   
    联系我们

    为创新减税,给就业松绑——新版高企认定办法五年实施之路解析

    2016/4/1 10:23:16      点击:
    2008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三部门联合出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简称“高企认定办法”)。办法规定,经认定的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将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率优惠,该政策旨在通过政府部门协调联动,运用税收杠杆“撬动”企业自主创新与技术研发活力,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程中的“主力军”。
     
    截止2012年底,高企认定办法已覆盖全国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全国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总计4.9万家,累计减免所得税2259亿元。至2001年,被认定的企业拥有有效专利65.9万件,其中发明专利15.1万件。实施五年来,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组建的“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国建立了认定门槛高,引导作用强的工作体系,确保了高企切身利益与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长远发展。
     
    减税门槛与创新能力的“双提高”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从1998年纳入统计以来,高新技术企业的工业增加值连年稳步增长,已从最初的2140.5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2109.9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9.6%。旧的管理办法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然而,评估全国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形势并不乐观。据统计,2008年以前,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科技研发活动的仅占25%,研究开发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仅占0.56%,大中型企业为0.76%,高新技术企业平均为2%;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一味强调生产而忽视创新,我国高企将停留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科技部部长万钢分析说。
     
    国际金融危机与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企业管理探索中,2008年4月,一改原有政策对加工生产环节较为偏重的导向,一部更加注重培育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应运而生。办法规定,只有符合“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的高新技术企业才能享受国家税收优惠。“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两道门槛将2007年底约5.6万家的高新技术企业中72%的成员“挤”出高企队列,截至2008年底,全国仅有15541家企业按照新办法通过认定。
     
    大幅度提高高企准入门槛的意义何在?新《办法》起草者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郭戎曾解释道,通过重新设计、调整与界定认定指标和强化管理体系建设,中国要“培育出一批极具自主研发和技术产业化能力的企业”,“促使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向价值高端演进”。科技部火炬中心有关同志在介绍新管理办法时,强调“自主知识产权被摆在高企认证的核心位置,高企认定将从产品结果导向转变为创新转化导向。”原有依靠廉价劳动力、消耗资源的企业越来越走不通,创新必然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
     
    五年以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的企业群体逐渐扩大,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显现。民族品牌三一重机在2008年成为首批获得认定的企业。同年,三一提出制造的“大吨位”桩机理念,并成功推出亚洲首台大吨位旋挖钻机SR360,结束了我国大型旋挖钻机依赖进口的时代。通过高企认定获得优惠后,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又投入2000万元,重点攻克了无人直升机的核心关键技术,目前U8无人直升机已经在海事、电力等领域得到初步应用。
     
    五年的实践充分显示了这一政策的巨大威力。在世界经济的萎靡困顿中,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户均研发投入是全国工业企业平均水平的7.6倍,盈利面99%远高于全国54%的平均水平。2008至2010年,高新技术企业上缴的税金是其税收减免额的10倍,当之无愧地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先锋队。
     
    人才紧缺与就业压力的“双缓解”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99万,创历史新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曾指出,“十二五”期间,高校毕业生总量将以3%的速度增长”,年均规模达到700万人。与逐年扩大的就业群体相对的是我国经济形势持续的不景气,就业大军的紧箍咒让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进一步突出。
     
    五年来,高企认定管理组织单位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持续优化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环境,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做出了积极贡献。科技部部长万钢给出数据,“过去五年,国家高新区企业和区外高企累计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约362.6万人”。
     
    目前,全国4.9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的重要载体。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国家高新区企业与高新区外高企合计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86万人。2013年,国家高新区企业与高新区外高企力争吸纳高校毕业生95万人以上。万钢表示,在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评价中,会进一步突出就业导向,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鼓励高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开发更多适合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位于天津的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国安防监控领域龙头企业之一,是国家认定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部对高企发展的支持政策下,天地伟业每年的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10%以上,为高端人才引进创造了条件。天地伟业从1998年开始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每年招聘应届毕业生近200人。近年来,公司员工平均年龄29岁,每年都以20%的幅度增加员工工资。公司董事长戴林表示,天地伟业将吸纳、培养人才视为公司发展的核心工作,凝聚人才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注入生命力。天地伟业先后承担天津市科技创新专项、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项目的研发,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天地伟业科研实力快速提升,矩阵技术、红外激光自动跟踪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智能交通监控产品成为天地伟业的“杀手锏”产品,成为天津市“科技小巨人”的典范。
     
    2010年,“80后”创业者华剑锋与两位同伴共同创立了北京科易动力公司。一年之后,科易动力被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上的好处不说,高新技术企业还给了我们一块招牌。这就让高层次人才更加信任我们。”在华剑锋看来,“电动汽车行业对于科研人员要求很高。我们公司70%—80%都是研发人员。”
     
    把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是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在众多政策的引导下,高企吸引所需的科技创新人才,创新资源加速向高新技术企业集聚。许多地方政府在人才引进,金融支持,土地使用,科技项目等方面制定了配套政策,政策叠加效应明显。据统计,2011年高新技术企业留学归国人员、研究生学历人员分别比2008年增加了42%、58%,上市公司数量比2009年增加了62%。
     
    外资引进与经济发展的“双丰收”
     
    高企管理政策秉承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的原则,鼓励留学生创办企业、国内创办并到海外上市的外资企业等各类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据统计,仅2011年,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外资企业就达6413家,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16%,数量是2008年的三倍;外资高新技术企业减免所得税优惠253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企业的36%,户均减免所得税优惠300万元,是内资企业的1.8倍。
     
    艾伦塔斯电气绝缘材料(珠海)有限公司是德国艾伦塔斯电气绝缘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11年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迄今已有数项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目前,艾伦塔斯(珠海)公司已由技术输入方转变为具备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的技术输出方,技术成果成功转化率达80%以上。艾伦塔斯是大批外资企业在《认定办法》实施后获得政策“红利”的缩影。科技部火炬中心有关同志介绍,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在2008年统一税率后,被认定为高新企业已成为外资企业获得税收优惠的主要渠道。
     
    武汉东湖高新区科技和创新局局长李世庭分析:“新的《认定办法》要求企业研发费用总额的60%以上需发生在中国境内,这就要求外资企业也必须重视技术创新。”在政策鼓励下,外资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国研发活动日趋活跃。2010年,外资高企研发投入746亿元,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的28%。2011年,外资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国申请发明专利2.4万件,获授权发明专利0.9万件,拥有专利14.5万件,拥有发明专利3.4万件。
     
    中国经济发展逐渐摆脱了单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模式,中国制造的本地附加值越来越高。在高企认定等促进自主创新的科技和产业政策引导下,跨国企业加大在华投资,加速对华知识产权转让。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中国正在进行产业升级,这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空间。在产业发展的国际扩散模式中,中国将不只是“领头雁”,更有望成为“领头龙”。
     
    内外资高新技术企业经济效益增长显著,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源头。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创新投入,规模实力不断增强,通过认定的4.9万家高企,盈利能力在同行业中居于前位。统计显示,2011年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工业生产总值5.7万亿元、工业增加值1.4万亿元、利润5246亿元、上缴税收3380亿元、出口创汇1964亿美元,分别比2008年增加了48%、59%、62%、28%、41%。
     
    “汽车企业已开始将业务外包到美国”,“新能源技术已然领跑世界”,对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强势崛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全球策略执行总监、荷兰前教育文化与科学大臣奈丝安认为,中国正逐步从“世界工厂”变为“世界实验室”。